环球滚动:六步妙法抓人心,学员容易跟你走

企业管理出版社   2023-01-28 20:09:04

文丨刘子熙

图丨摄图网

无论您是新手还是老手,是刚刚开始讲课还是刚刚担当培训师,或正在尝试职业化,或已经在职业化道路上走了很多年,你都希望你的课程在课上深受学员的喜爱。怎样可以一下子抓住学员的心,夺人眼球、夺人心智、深入人心?自己的课程怎样让学员喜闻乐见呢?


【资料图】

无论您是新手还是老手,是刚刚开始讲课还是刚刚担当培训师,或正在尝试职业化,或已经在职业化道路上走了很多年,你都希望你的课程在课上深受学员的喜爱。

那么,怎样可以一下子抓住学员的心,夺人眼球、夺人心智、深入人心?自己的课程怎样让学员喜闻乐见呢? 刘子熙老师 在其新作 《TTT训的就是你》 中有过如此精彩的总结: 六步妙法抓人心。

1.准确假定

准确假定,抓住人心,抓学员的心思。“思”乃心中一口田,不盲目操作、不乱耕种,要精耕细作。

有这样几个假定。

(1)假定“已知”。 要假定对方知道些什么,把握他了解什么、懂什么,才能给予他不知道的。

(2)假定“未知”。 要假定对方不知道什么,掌握对方可能的不足或缺陷,就可以拾遗补阙、取长补短。

(3)假定“状态”。 训前要结合学员调查和需求分析,把握学员心理、学员状态、学员期待。

(4)假定“行动”。 引导讲解时,要事先预测对方会行动吗?会怎样去做呢?

(5)假定“反应”。 课程内容讲解、讲授之后,要明了对方会出现何种反应。

(6)假定“回答”。 问出问题,要想象对方会怎么回答、会有哪些答案。

培训师要充分而又精准地假定,巧妙地规划训练内容和培训全程,设计讲解过程和讲解步骤,“巧问妙答”给出别人给不了的答案。

2.诱发思考

诱发思考,关键在拒绝诱惑、克制冲动、善用诱导。

拒绝诱惑: 一定要拒绝给予答案的诱惑。有些培训师的很多提问,可能都是假问,或者根本不在乎学员是否回答就急于给答案。如开口问:“你知道为什么这样吗?”不等学员回答,也根本不给对方思索的时间,就想马上给出答案。如此一来,人心怎么可能会被引导呢?

克制冲动: 一定要克制滔滔不绝、口若悬河的冲动。表而不达,功败垂成。讲授讲解的目的在于诱发思考,不能随性。当培训师停止说话,学员开始思考。

善用诱导: 培训师要注重引导,要想方设法诱导、激发学员的思考;以问求思、循证以结。劝诱诱导、教导引导,让学员产生感应。

学员只要被诱发思考,心就容易跟着走。

3.直击痛点

痛点,就是训练者的“阿是穴”,一般是指刚性的、可以量化的需求。很多学员之所以来参加培训,客观讲,他有痛点、有痛处、有不解之惑,亟待训练。

直击痛点,培训师以专业技术和专业手法敏锐地抓住学员和组织的病痛局部,刺激其敏感反应点,即 找到问题点、抓住关键点。

痛点,就是大的价值点,正所谓“苦海无边,回头是岸”。学员经过点化,幡然醒悟。

4.反转误区

反转误区,需要掌握专业的手法和技术,懂得导错归谬,反转求正解。

人们很容易“以常识作见识,拿见闻当见解”,深入误区而不自知。但是,若培训师在训练中一针见血:“你错了!”“你已经有误区了!”学员会反驳,很容易条件反射般不由自主地排斥甚至抗拒,固执己见,不肯改变。

反转误区的技巧如下。

导错归谬。 假设某一命题为真,引导下去,触发深度思考,令学员发现矛盾而否定该命题为真,断定它为假,从而达成训练目标。

以反转求正解。 培训师要非常清晰“错误是另一个标准下的正确”。误区可能就是症结,有可能产生“正解”。培训师可以来一个“反转”,先顺着学员的认知、思路走,然后针对误区抓住症结、问题的要害,点化学员不妨换角度、转角色,逆向思考、求异,寻求突破,找到问题的解决办法,实现反转、求得正解。

5.重建关注

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关注点和在意处,学员参加培训往往就带着这份关注和在意。

“顺理成章何须你,独占价值开生面。”

优秀的培训师在培训或在公共表达中,不能总讲一些顺理成章的话。培训师要善于重建关注,根据学员关注的、在意的,去拿捏、去区分、去引导、去重建,把学员的关注点、在意处转到新的关注点、在意处上。

重建关注,要善于拿捏、运用“区分”,要懂得揭露表象,从问题深入,挖掘其内在的概念,透视根本、转换角度、寻求解决。

6.对接吸收

培训师分享的过程要对接学员吸收的过程、内容推进的步骤、同频吸收的步骤;讲授节奏要吻合吸收的节奏;训练展开的进程要匹配吸收的进程,达到 教学双方的“心心相印”

培训师怎样对接学员吸收? 把握六个字母:AIDMAS。

A是Attention,首先要 “启动注意”

I是Interest,其次要 “激发兴趣”

D是Desire,进而要 “唤醒欲望”

有了这三步是不是就可以马上行动呢?不行。

M是Memory,要注重 “深刻印象” ,把印象留下来,要善于在课程中巩固、重复,深化记忆、效果。

A是Action,然后是行动。要注意,这时候学员还不会真正行动。有限时间内的训练很难产生真正的行动,只可以引导体验。这里的Action,就是要 “引导体验”

S是Satisfaction,训练全程自始至终都要 “关注感受”

推荐读物:

作者简介

刘子熙(Andrew Lau)导师,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律系,曾于1986年至1991年任职国家行政部门,1991年赴新加坡工作,进入咨询与职业训练行业。之后在咨询服务的企业中受邀担任高级顾问,兼职副总裁等职。曾为几百家知名企业提供职业训练、管理咨询及辅导规划;年训练授课量多年近三百天,曾连续训练三十九天。公开课及内训参训学员达十余万人。接受刘老师辅导,直接拜师的弟子达一百多人,其亲传的教练和授权导师达二百多位,目前大多成为活跃在中国职业训练领域的佼佼者!

最新资讯